家长必修课:婴幼儿从出生开始的才能递减法则
文章来源:三生命宝宝贝 本站编辑
才能递减法则的大意是:孩子降生后,天生就具有多方面潜在能力,但若不及时予以开拓、训练、巩固、提高……这种潜能则会随时光流逝而“递减”,甚至彻底消失。
我们认识到人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的深入、知识的拓宽而相应提高。然而,从大量事实及一些教育家的论述中,我们也可以肯定“才能递减法则”的存在。这个“递减”规律是值得我们高度重视的。然而,这个理论到底是由谁最先提出的,目前尚无定论,现在也没有专项的科学实验予以证实,也没有科学而详尽的理论解释。孩子身上到底有哪些潜能?以何时最高?究竟怎样递减?其科学道理如何?
下面我们揭示一些学者、专家对这一规律的看法:
一、日本早期教育专家木村久一说:“儿童的潜在能力是有着递减法则的。比如说,生来具备一百度能力的孩子,从其一生下来就对他进行科学的早期教育,那么他成人后,就能成为具有一百度能力的成人。如果从五岁才开始对他教育,教育得非常出色,也仅能成长为具有八九十度能力的成人。如果拖延到十岁开始对他教育,即使教育得再好,也只能达到具有六七十度能力的成人。就是说:对幼儿的教育,开始得越晚,儿童的潜在能力就实现得越少,这就是儿童能力的递减法则”。
二、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幼儿园的德国著名学前教育家福录贝尔说:“从乳儿发展到会说话的程度,比从小学生成长为牛顿要容易。”她的意思是说,两个不同阶段的学习,乳儿时则学得快。
苏联的一位心理学家说:“任何一个孩子,在他两岁之后,很快就会成为一位任何大人都望尘莫及的天才语言学家。而随着年龄增长,到五六岁时,就会很快地失去掌握语言的这种能力。”这可以作为对福录贝尔话的理解和补充。
三、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让已经超过七岁的孩子准确的记住一个单词,需要重复好几遍,但四岁的孩子却只需要说一遍就能记住。
幼儿特有的这一敏感时期,是十分重要的。两三岁的幼儿脑细胞结构和大人完全不同,他们具有独特的精神力量,并具有吸收知识的特有的精神能力。但这些生气勃勃、充满活力的能量,几十年来却一直被置诸一旁,父母不但不注意蕴藏在孩子精神世界中的财富,甚至从一开始就不断压制、破坏这种能力……”
四、日本幼儿教育家七田真说:“婴儿大脑活动时出现的那种生理上的适应能力,有其神秘之处:越是接近零岁,这种能力越是极大增长,而这种机能又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很快的消失。”
“到八岁左右,才能增长的可能性基本消失,这恰好与大脑发育成熟的时间一致。就是说大脑一旦发育成熟,幼儿大脑所具有的神奇能力就会消失,在此之前获得的才能也会固定下来。”
五、苏联著名音乐指挥家斯托科夫斯基说:“大约八岁时,孩子就会逐渐丧失一岁半时表现出来的创造性的音乐才能。无论是学习做诗的孩子,还是学习绘画的孩子,都是年龄越小越容易学会。对孩子学习美术搞创作的各个阶段一直进行跟踪调查的画家们,也异口同声的证明了这一点。”
他还说:“孩子都是如此,越是接近零岁,越有神奇的能力,这并不仅仅表现在音乐才能和语言才能方面,如果教育得当,在各个方面都会出现奇异的增长。事实上这些本应神奇地增长的能力,如果得不到适当刺激和训练的话,就会迅速的消失,而这一点却几乎不为人们所知。”
六、法国曾有一个名叫波尔·
肖的人,他对从殖民地移入法国内地的土著民族掌握法语情况进行大量调查之后说:“五岁前移居法国的孩子,完全具有充分掌握法语的能力,然而如果六岁以后移入法国的孩子,越是晚于六岁的人,就越难以掌握好法语。”
从以上这些人的说法中,我们已经深刻认识到“才能递减法则”的存在。可以说这些人大多是通过自己长期教育实践和调查得出的结论,不能不令人信服。
在我国国内一时找不到类似的论述,但很多学者也谈到过孩子长到五六岁后再学习,其速度远比三四岁前学习的孩子相差很多的情形。
根据以上论述,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三个内容:
一、孩子在婴幼时期有多方面潜能;
二、如果在胎儿期或婴幼时期给孩子以良性刺激,教育和训练孩子,则孩子的潜能可得到开拓,从而能掌握多方面才能;
三、孩子八岁以后,某些未经开拓的潜能将逐渐减退并消失;
因此,为了使孩子的潜能得到最好的开拓和提高,就务必在胎儿及婴幼时期对他们积极进行教育和训练——这也就是早期教育必须充分肯定和积极进行的原因。
那么,为什么孩子在婴幼期就具有较高的潜能,其逐渐减退并消失的情况大体是怎样呢?我们可以联系孩子大脑发育情况做些探索:
孩子大脑在母体中已经发育到一定程度,到降生时脑重约390克,此时已基本可以承担婴儿生理、生活需要,此时我们可以称之为大脑发育第一期;
孩子降生后,大脑仍继续发育,并且随着外界的变化而产生最初的心理活动;到七八岁时,脑重大约可以达到1300克,此时已经接近成人脑重,接近成熟,这期间可称为大脑发育第二期。
从广泛的科学实验和教育实践看,无论大脑发育第一期和第二期,如果有良好的教育、训练(良性刺激),都可以大大提高大脑的质量和智力功能,并且越是前期越好(此结论,已为科学家对动物实验所确认)。
但目前人们对婴幼儿大脑及智能发育情况还没有统一的认识,从大脑自身发育情况看,大体上可以这样说:初生儿脑重为350——390克;一周岁末可以达到850克;三周岁末达到1000克;五六周岁末达到1200克;七周岁末可达到1300克。
经科学家测试,此时幼儿大脑的发育及脑组织的功能,已基本接近成人。此后,大脑的发育就渐趋缓慢,而近停止。
从大脑发育第一期的实际增长情况看,在孕期300天内,脑重从0增至390克,平均每天增加1.3克;第二个时期从出生到一岁末,可达到850克,每天脑增重约为:850克减去390
克再除以365天=1.26克/每天;
三周岁末约达1050克,每天脑增重约为:1050克减去850克再除以(365天×2年)=0.27克/每天;
七周岁末约达1300克,每天脑增重约为:1300克减去1050克再除以(365天×4年)=0.17克/每天;
也就是说:婴幼儿的大脑发育,越是后期增长速度越慢、越少。而教育家们所说的“才能递减”,大体和大脑的发育情况成正比。
这中间有什么联系呢?是否可以说大脑越是前期,大脑增长越快时,其学习的潜在能力也越强呢?我以为这个推断是有道理的。
我们还可以借用小孩学体育、学杂技的实际情形看,越是从小训练的孩子,学习的进步速度快,取得的成绩也大。如果超过七八岁,到十二三岁再学、再练就难出成绩了。
人们一般称之为“可塑性”,那么是否可以说儿童的大脑在前期也有这种较强的可塑性呢?
奥地利著名动物学家康拉德·劳伦茨从大量实验中得知,小鹅出壳不久,就会把它最先看到并熟识的动物认作是“鹅妈妈”,对人也不例外,所以小鹅总是跟着他;小鸡出壳四天左右,是它发展“追逐母鸡”的能力时期,如果在这期间见不到母鸡,它追逐母鸡的能力就消失了。科学家称此种现象为“母亲印刻”或“印刻期”“关键期”“最佳期”……这说明:其它动物也存在“才能递减”法则,或者说潜能未经发掘而消失,不再能显现,这也证明:作为动物之一的人,确实存在“才能递减”的问题。
美国心理学家丹尼斯曾于20世纪四十年代,为了试验孩子智力发育情况,他把孤儿院的一些新生儿放在幽暗而单调的空屋里,只提供必要的饮食,而不使他们接受外界环境。结果这些孩子不仅心理发展差,几近痴儿,而且心理发育也受到严重影响……(这种不人道的实验,因受到社会舆论的责斥而停止)这些孩子因已错过“学习最佳期”或者说他们可开掘的“潜能”已经消逝,后来这些孩子的智力始终十分低下,严重影响了他们一生的发展。这个实验虽不是为试验“才能递减法则“进行的,但却对我们探索幼儿的早期教育,提供了一个有力的佐证。此外,一些在其“才能递减”前接受过早期教育的人,多能在各方面显现才能,进而取得较大的成绩,也有助于我们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江苏的刘小斌,从两岁开始学习,五岁时已学完初中全部功课,从六岁起开始学高中课程;台湾新竹市的张智杰,两岁时读完12册《中国童话集》,五岁半时已读完《光复科学图镜》十册,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我国五、六岁考入中学的新疆女孩陈科萍、辽宁的郑阳旭、江苏的李大伟;十一岁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谢彦波、陈磊;四岁的小画家王亚妮已多次出国作绘画演展,在美国获得迪尼斯乐园奖给她一只金质的米老鼠。
这样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从世界范围看,有大成就的人说,更是不乏其例,如著名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歌德、普希金……他们都是从幼年时期就开始接受早期教育的。
完全可以这样说:这些人如果不是相当早的就接受了很好的教育,他们无论如何也难以达到他们所能达到的高度。
也许有人会说:他们都是少数天赋极好的人。当然我们不否认人的秉赋是有差别的,但是杰出人物中有很多人的秉赋是一般的。他们的父母和本人都在口头或文章中明确表示过:他们所取得优异成绩的原因,完全是因为很早就接受教育,本人又努力学习的结果。至少我们可以肯定俗语所说的“人练什么会什么”,但是这只有及早开始才行。
另外,有些反面实例也有助于我们了解这个问题:如很多人都知道的狼孩,他的婴幼时期和狼在一起生活,返回人间后,仍保留“狼性”:不愿穿衣服、嚎叫、吃生肉,愿意和狗呆在一起……在智力方面,虽经人下功夫的教育,其智力终是很差,甚至已不能掌握人的语言。
一个由美国人发现,养在新德里贫民院里十四年的狼孩,也表现了同一的特点。贫民院的一位老龄妇女说:“我们曾经下大力气教她说话,但是她一直没能学会,只会讲个别字……”
这些例证都充分说明:孩子错过了学习“最佳期”,他应有的智力和潜才能在递减和消失,而且难以补偿。
由此看来“才能递减法则”是有道理的,至少我们不能忽视这一规律而误了我们的孩子。
2.
天赋递减法则:教育孩子越早越好
100多年前,进化论的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的家中来了一位客人,她是专门来请教达尔文先生什么时候开始培养孩子最好。达尔文问客人:“您的孩子多大了?”客人答道:“才两岁半。”达尔文不无惋惜地说:“夫人,您已经迟了,迟了两年半。”
在孩子的一生中,早期的教育很重要!
天赋递减法则
大量的科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潜能培养遵循着一种奇特的规律――天赋递减规律,即儿童的天赋随着年龄增大而递减,教育得越晚,儿童与生俱来的潜能就发挥得越少。
每个人生来都具有潜在能力,而人在来到这个世界的前几年是一个人智力发展最快和最佳的时期,因此,早期教育是开发儿童潜能的必要方式之一。著名的早期教育专家蒙泰梭利在《吸收性的心智》一书中明确指出,生命中最重要的时期,并非大学念书的阶段,而是人生最早期,它是智力形成的最重要时期。而且,不仅是智力,还有其他的心智潜能……
假如把儿童生来就具有的潜能以100分来计算,如果从孩子一生下来就进行科学的教育,那么很有可能孩子长大后就会具有100分的能力;如果从孩子5岁开始教育,我们假定仍旧进行十分科学的教育,那么长大以后,只能具有80分的能力;如果从10岁开始教育,就是教育得再科学,长大后也只能达到60分;如果到15岁以后才开始教育,成人后连40分都难以达到了。
很多人认为,人的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强,并不需要进行特别的教育。事实上,这种观念是错误的。人的大脑在刚开始发育时是大脑感应度最强的时期,随着年龄的慢慢增长,感应度开始逐步减退,就和绷紧了的弦一样慢慢松弛下来。
如果将人的婴儿期看成一个起点,那么随着年龄的增加,这种适应环境的灵敏度反而会逐步减退,适应的速度也会越来越慢。随着人年龄的逐渐增长,如果不能通过受教育获得新的能力,他的内在能力会迅速消失。
这就如一棵橡树,假如它能够充分地生长,可以长到30米,那么这棵橡树就具有长到30米高的潜能。但事实上,能够长到30米的橡树很少,如果放任其自生自灭,一般只能长到12~15米,生长环境不好的甚至只能长到6~9米;如果肥料充足,再加上精心培育,则可以长到18~21米,甚至是24~26米。
用音乐开启“天才教育”的大门而轰动全世界的铃木镇一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现象:在学习某种技巧的时候,十几岁的孩子不管怎样努力都达不到要求,但是才几岁大的孩子却很容易就达到了,越是幼小的孩子,学习的效果就越好。
在我国国民教育普及的今天,杰出的手工艺人反而少了,这也是天赋递减法则的一个体现。据有经验的老渔夫说,如今没有像过去那样善于游泳、摇橹、撒网的人了,这是因为孩子们在十一二岁期间都在上学,而水上功夫必须从十岁左右开始练起。
孩子的外语学习也是如此。如果不从10岁以前开始学习使用外语,就很难掌握地道的外国口音,腔调总会有点“怪”。甚至不少专家认为,钢琴如果不从5岁开始练,小提琴如果不从3岁开始练,就不可能达到很高的境界。也就是说,儿童的能力,如果不在发展期内进行培养,就会出现儿童潜能递减的现象,这就是早期教育能够造就天才的根本原因。
教育孩子越早越好
自出生之日起,孩子就会通过嘴、舌头及其他感官来探索外界事物。也就是说,一个人从生命的开始,就有了感知的欲望。许多父母认为孩子太小,教育他们应从适当的年龄开始。事实上,生命本身就赋予了孩子们求知的渴望。日本古代驯养名莺的方法很好地说明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据说,野生幼莺在很小的时候,驯莺人就把它从巢穴里捉来进行周密训练。在这些野莺的身旁,通常放着一只名莺,名莺的欢叫异常优美。驯莺人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幼莺每天都能听到名莺的叫声,使野莺也能叫出美丽的声音。
当优美的声音传进幼莺的耳畔,幼莺的生理机能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改变了,不断跟随名莺的“教育”发生变化。在幼莺向名莺的发展过程中,驯莺人还要进行其他训练。驯莺人认为,如果没有第一步训练作为基础,就没有必要进行后面的训练了。也就是说在整个训练过程中,挑选一只能起示范作用的名莺是最重要的步骤,这样便于幼莺模仿名莺的叫法。
其实,不管是幼儿还是幼莺,如果在幼年时期就对他们施以良好的教育,他们就会深深地记住这些内容,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曾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指出:“在刚满2岁时,每个儿童都是语言天才,但是如果这种能力得不到加强,在五六岁的时候就会迅速地消退。”越是接近零岁,这种潜能就越发充足,内在能力也就越高。因此,进行早期教育的时间越早、越及时,孩子异乎寻常的能力就越能被挖掘出来。事实上,很多成功人士的成长过程也已经证明,天才不是天生的,任何一个孩子,只要教育得法,都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3岁的莫扎特就能登上音乐厅的舞台演奏乐曲了,这么出色的音乐素质源于什么呢?毫无疑问,是他的家庭环境所具有的良好音乐气氛。
莫扎特的父亲是当时著名的宫廷演奏家和优秀的作曲家。当莫扎特还是婴儿的时候,他的父亲为了培养他的乐感,每天都让儿子听5支不同旋律的钢琴曲,经过这样的教育,莫扎特在3岁时就已经能登台演出了。很难想象,如果不是父亲的精心培养,莫扎特的潜在能力还能不能如此迅速地被发掘出来?
很多人认为,从事某些行业或者成为优秀的人,都需要有特殊的才能,但是婴儿不会说话,我们怎么知道他有没有这方面的才能呢?因此,只要从婴儿时期就开始进行强化训练,就能把孩子的内在能力开发训练出来,使之成为优秀的人。如果想培养孩子们超常的能力,万万不可错失孩子的婴幼儿时期,只要及时地对孩子施行合理有效的教育,就会在他们身上看到出乎意料的效果。
名人故事
由韦伯斯特编纂的《英语词典》是世界上最具有权威性的英语辞典之一。而韦伯斯特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家庭成员对他的早期教育。
1785年,韦伯斯特出生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的首府哈特福德市。韦伯斯特的父亲为刚降生的孩子制定了一个大胆的、富有想像力的教育计划,这项计划得到了家庭其他成员的支持与合作,并始终不渝地贯彻。根据老韦伯斯特的计划,在家庭中,父亲只操英语,母亲只讲法语,而祖父只用德语说话,其他语种绝对禁止使用。家里还特意雇佣了一名北欧人作保姆,规定她也只能用本国语言说话。从小开始,父亲、母亲、祖父和保姆就用四种不同的语言与小韦伯斯特交流,他居然毫不费力地掌握了这四国语言。等到小韦伯斯特长大了,开始接触了左邻右舍,对每个人都只用英语说话大惑不解。因为他一直以为,世界上每个人都是运用不同的语言在说话的。老韦伯斯特的教育计划终于在儿子身上开花结果了。韦伯斯特从耶鲁大学毕业后,十分顺利地从事了教师、记者、法律学家和语言家的工作。
25岁时,编撰出版了由缀字、语法和课文三部分组成的本国教科书,晚年终于完成了《英语辞典》的编纂。
|